黄姓及其他喻,费二姓,均为古代江夏郡之望族。江夏郡在湖北省境内,历朝建制所划定地区略有不同,隋置即今武昌县治。黄姓后代子孙,不管迁移至何处,都以“江夏”为堂号,因为他们是江夏郡望,而崇本思源的意识,到底是汉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。
那么,本社“黄氏炽昌联谊社”中的“炽昌”二字。又是从何而来?出自何典?
原来,多数黄姓后代子孙,都尊峭山公为开基始祖。千载之下,供奉祭祀,成为团结与凝聚的象征。有关黄峭山事迹,史籍记载不一。有说是东汉灵帝时人,官至江夏太守;有说是东晋人,曾任徐州太守。较为完整的资料显示,他是福建邵武人,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(公元870年),终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(公元953年)其人文武双全,屡建奇勋,官除工部侍郎。由于生当五代十国的动乱时代,他目赌争夺不休,杀伐不止的局势,感叹之余,遂萌退隐之念,回返故里兴师办学,创设和平书院,专心教育族中子弟。
峭山公门庭昌大,与元配上官氏及吴,郑两位如夫人,共生二十一个儿子。他留下三个儿子在身边,其余遣往各地开枝散叶。为了免励诸儿,峭山公写了一首七律相赠,作为家训:“策马登程往异乡,任从胜地立纲常;年深外境犹吾境,日久他乡即故乡。朝夕莫忘亲命语,晨昏须荐祖宗香;但愿苍天垂庇佑。三七男儿总炽昌。”这首《家训诗》,就成为黄姓子孙代代相传《祖训诗》。诗风明朗,毋须多作诠释。末句“三七男儿”,指的是那二十一个儿子。“炽昌”二字,按《诗小雅.六月》:“猃狁孔炽”及《荀子.礼沦》:“万物以昌”,又《诗鲁颂.駸官》:“俾尔炽而昌”词义解,就是繁盛兴旺,生生不息之意。
黄氏《祖训诗》后由已故诗通宗长谱曲成歌,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因他当时担任本社名誉社长。
1972年逝世的诗通宗长,原籍潮安金砂乡,战后创办东方有限公司,名重一时,为殖民地时代潮侨领袖。他精通中,英,巫语文,绘画,雕塑,音乐均有造诣,可说“富并陶朱,才拟瑞木”。他还曾经出任“自由社会党”党魁,参加立法议员的选举。他乐善好施,于哥文园及振瑞律设立免费施诊所,造福贫病,遐迩传颂。他热心社会公益,所担任的社团职位。多达四十余个。
|